油气储运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快速登录

一步迅速开始

pdms培训&项目数字化360网
查看: 3420|回复: 0

[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中论据答辩的难点疑点剖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2 09: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文答辩兼有学术性、演讲性的双重特点, 是一种多向交流, 也更注重在答辩过程中
的识别、分析、辩伪、阐释, 并迅速地利用学术知识用辩证逻辑统一起来, 成为一段精彩的
答辩词。所以它更侧重学识的功底, 和对辩证逻辑的灵活运用能力。学术知识的把握有深
浅与广博的问题, 辩证逻辑的应用更有养成的高下之分, 要把这二者统一起来成为优秀的
答辩者, 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辩证逻辑的运用欠佳, 在多向交流中, 答辩者的思维就
处于狂风乱起的纷扰不统一的状态。对答辩者最重要的就是思维的统一和有序。怎样做
到思维的统一和有序呢?
那我们要研究导师怎样设立问式, 我们怎样梳理心绪, 调整心态, 让自己的心态和导
师所设的问式方向一致, 这样答辩的应对就会自如得多。
首先, 导师的问式常会从我们的论文写作不足之处或弱项开启, 对论据的问式也是如
此。疑点难点就此聚集。因此, 如果我们事先能够仔细地审阅论文, 及时地发现论据中的
不足, 答辩时的思维就容易统一而有序。纰漏和不足是论文写作中的常规入侵之“敌”, 不
仅写论文如此, 凡是搞科学研究和探讨都有可能如此。我们答辩的最基本的思维准备, 就
是查找自己论文写作中的弱项, 分析出论据可能出现的纰漏与不足。获得1979 年诺贝尔
物理奖的温伯格说:“我有时想, 念一念科学史是很有用的, 你可以了解科学家们如何走了
那么远, 然后停下来, 没有走下一步; 走到偏的方向是多么容易”。只有运用辩证的心态对
待自己的论文, 才有答辩的辩证性。
其次, 要理清答辩的思维走向。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是两种思维走向。它们处理问题
的出发点因而明显的不同。论文写作过程的思维走向表现为收集资料、理解论据、组织论
证、寻找论点。论文答辩的思维走向是评价论点、检测论据、剖析论证。相对于论据来说,
就是检测运用论据时的意义是否准确, 是否能产生其它意义, 它和论点的关系是同行、是交叉、还是逆反。
再次, 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探寻的重心也不相同。论文写作意在探寻和总结, 论文答
辩意在答难和辨析。对于论据和答辩, 就重在辩析论据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现象: 片面性、
多义性和潜在论据出现的强干扰。
这样, 论文答辩的思维就从论文写作的平面进入思维交汇的立体层面。思维不再是单
面的, 而是多维的, 面向导师和同学的多极问式的挑战。由于限时的论文答辩的特定的时
空范围, 此时的各种思维活动显得异常敏捷和飞速奔腾, 使答辩者觉得仿佛有时有十面埋
伏, 仿佛有时又钻进了钻不出的连环阵, 不知顺着哪条思维走向答辩, 才能突围。
但是如果了解了论文答辩中为什么而辩, 就更能把握好对论据的各方面重新识记、鉴
别、评价、理解, 就更好地集合理性力量、辩证逻辑力量。在论文答辩中, 被非难的常常是论
据, 而不是论点。论据在论文答辩中的作用为什么显得如此重要呢? 显而易见, 论据是论
点能否成立的逻辑支持者, 是论证是否严密融洽的逻辑说明者。论据在论文答辩中有着极
其重要的逻辑地位。不管论文答辩中的导师是对论点亦或是对论证感兴趣, 都有可能运用
相当多的问式去冲击论据。在论文答辩中是与论点、论证上下贯通的“吃劲”的地方, 于是
许多围绕着论据而发的问式也就涌现了。如果你对你的论据与论点是什么关系, 在何种前
提何种方向才可保持一致, 才能说明问题, 即解释矛盾, 还有些吃不准, 理不清楚, 那你在
论文答辩中有可能进入劣势。
从理论上看, 论据出现复杂变化的原因, 是由于论据运用的特性只是具有某一特定时
空限制的相对性。这种相对性在论据的运用中普遍存在。论据与论点的统一是相对的、有
条件的、有侧重的。运用论据时必须把这种条件的逻辑走向清理出来, 把这种关系的侧重
与因果阐释清楚。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辩证的、有条件制约的、有变化和侧重点的, 论据在
某些特定的时空中, 有时只表现了事物的一个侧面、发展中的一个片断、全局中的一个分
支, 只有了解论据是相对的, 运用时才会辩证, 才不会陷入绝境。论据本身有时只是相对完
善、相对典型; 随着条件的变化, 论据的意义也会呈现相对的变化。由于论据运用中这种相
对性, 决定了论文答辩中论据常出现许多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 论据的片面性、多义性和
大量的潜在论据出现。要为论文的这些复杂状态而辩, 是一件让人比较头疼的事情。
下面探讨论据为什么会出现片面性、多义性和潜在论据的情况。
可以这样说, 论据的片面性出现得比较常见。但是, 由于思维的局限, 有时是我们不知
道论据的片面性, 以为它是很充分的, 因为什么, 就必然怎样; 它名义上是什么, 它实际上
就会是什么。如果这对于前提, 即论据来说, 是准确的, 对于后者即论点却未必如是。但有
时我们已知道论据的片面性, 却依然不得不用它, 因为它能说明一定的问题。如果为了防
止论据的片面性, 必须注意得出结论时的条件。
例如:“生命在于运动”, 这是一个被世人认可的观点。当年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是: 经
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 身体就会比不注意锻炼的人要健康; 还有, 体育锻炼使人的血流速
度加快, 血流量提高, 使全身送氧比较充分, 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肌肉和心脏的耐受力等。
这些论据粗看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细细掂量还是有一定的片面性。这一论据并不能完全证
明论点。它不能解释另外一些事实, 而这些事实正好与这些论据有些相悖: 比如运动员的
体育锻炼次数最多, 难度最大, 据统计寿命并不比一般人长; 印度的瑜珈术对提高人的寿
命有帮助, 但瑜珈术的原理是重静不重动; 乌龟的运动有限, 却是公认的长寿。这些事实都
从逻辑上反证了前者论据的片面性, 证明该论据支持论点显得不充分。“生命在于运动”,
并不能概括所有生命存在的形式。它是片面的。
那么, 怎样解决论据出现的这种片面性?第一, 限制论据使用时的相对的条件和范围,
将它运用在有效范围之内。例如:“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的论据是指生活水平、工作繁忙
程度、工作性质大致相当的人, 经常锻炼身体比不经常运动的人身体状况要强, 从这一点
证明“生命在于运动”。第二, 排除某些含有更复杂原因的成分。例如,“生命在于运动”是
指有规律的、合理的体育运动; 运动员除外, 因为运动员的训练是超常规的强化运动, 不能
作为一般正常生活工作人的运动典型; 乌龟体内有特殊的构造, 生命形式和人不同, 不能
完全进行比照; 印度的瑜珈术也是一种运动形式, 但是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运动, 和我们通
常意义的运动也不完全相同, 但瑜珈术的某些运动原理, 也可以借鉴到体育运动中来, 成
为锻炼身体的特殊方式。
为了防止论据的片面性, 限制和排除的标准依然有合乎实际、合乎学术的科学性问
题, 限制和排除的运用水平与对生活与学术的掌握深浅有相当重要的关系。即使这样, 论
据运用时仍然只是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有力地支持了论点。从上述论据看, 对于某些人来
说, 不适当的运动形式可能还会有损于健康。因此, 论据的片面性, 可能会影响到论点的准
确性。有时, 论据支持论点, 有相当多的时候是一种可能性, 极少时是一种必然性。
了解论据可能产生片面性, 才能心平气和地认真听取问式中的“精粹”所在; 才能准确
到位地对自己的论据进行合乎科学的分析辨认。有相当一部分答辩者糊里糊涂地败下阵
来, 就是因为不知道论据可能具有片面性。这样在答辩时就难免乱箭齐发、胡搅蛮缠、惹人
反感。反之, 只有明确地意识到论据的片面性, 你才有可能为自己的论据进行重新论证, 或
者通过寻找新的论据支持论点, 使得片面性较少。
因论文中常出现论据不充分, 导师的问式除了可能让你重新阐释分析该论据而外, 还
有一个可能是由导师提出大量新的论据来反驳你的论点, 或用来指正你前论据在论证中
的不足。这些没被你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和运用的论据称为“潜在论据”。对潜在论据的研
究, 是论文答辩中常被忽略的问题。每一种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都不是单因单果, 它们常呈
线性或点状分布。大千世界,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维、多阶、多因, 更多的是网状聚集, 立体
交叉。所以我们研究一个论点时, 与之相关的论据本身可能就是一个群落。这种群落是原
本就存在, 我们却没有及时发现。在论文答辩中, 思维活动多向交叉, 一触即发, 最容易使
这种群落中的某一处被发现, 从而此起彼伏地群集性出现, 如果没有思想准备的人, 对大
批潜在论据的出现就会感到措手不及, 于是答辩土崩瓦解。对于潜在论据出现的主要应付
方式为: 分析归类, 建立论据的逻辑分阶系统。
例如:“家庭教育很重要”是一个论点, 该论文论据是因为家庭的破裂, 孩子受到教育
就会有缺欠, 从而导致少年儿童不能健康成长, 影响到成才。这个论据显然不够充分, 于是
有许多潜在论据被导师提了出来: 有相当一部分家庭不健全的孩子, 不仅心理发展健康,
而且还有所造就, 那说明什么? 有的家庭健全, 但孩子却不仅不能“成才”, 还不能“成人”,
那为什么? 有的家庭十分看重家庭教育, 但孩子依然成不了才也成不了社会需要的正常
人, 那又为什么?
85
如果仔细分析导师的几个问题, 就可以做出下列归类, 再进行解释。家庭破裂, 教育健
全, 可以成才(其它家庭不全, 亦如是) ; 家庭健全, 没有家庭教育, 不能成才; 家庭教育的目
标和方法不对, 不能成才。所以, 家庭教育并不等于家庭不完整就没有教育, 有家庭就有教
育; 有教育就有效果。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来自于正确的教育目标和正确的教育方法; 正
确的教育目标需要有正确的一系列教育思想;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因人而异、灵活设教的,
家庭教育的方法最讲究个性化、生活化和艺术化。
分析归类的总结发现: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中进行的、由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思想和多彩
的教育方法组成的特定环境教育, 这一特定环境的教育承担者主要由父母亲, 还包括其它
亲属承担, 只要承担者家庭教育观念正确, 责任感强, 方法得当, 就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分析归类使我们得出:“家庭教育很重要”, 是论据系统的尖端, 要说服大量的潜在论
据, 首先必须给该论点下定义, 确定它的内涵与外延。这种界定论点的内涵与外延的做法,
有利于排除相当一部分潜在论据的干扰, 同时又便于将其它潜在论据分阶, 按层次的不
同, 与论点关系的方面与角度的不同, 分别加以阐释和论证, 显得序列清楚。论据从不同的
层次检验, 也就会显得条理清晰, 论证充分得多。界定论点的内涵与外延, 也就界定了论据
群落的逻辑分阶, 保证了论点与论据的统一性和有序性。但论点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 有
时是在潜在论据的大量出现后陆续完善的, 对论据的答辩过程, 就是思想观点和论证的完
善过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深度与广度有时是很难一蹴而就的。所以, 潜在论据的出现不
在于量的多少, 而在于你的迅速下定义的本领和分方向分角度的论据分阶的逻辑能力。尤
其是分阶, 直接确定了潜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复杂的层次关系, 有的潜在论据和论点的关
系不是直接的, 常进入第二阶和第三阶, 阶次不同, 阐释和分析论证的方法也不同。潜在论
据的出现, 还可以证明你论证过程的不完善, 在某些阶次论据的说明有缺项。因此应该利
用潜在论据的出现, 寻找自己论证中的缺项。论证不充分同时也说明了论据出现的角度与
方向、阶次不够完整, 尚有“跛足”的地方。
潜在论据的出现说明, 有的论点是需要从不同的阶次、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论点中的某
些因素, 而且这样的论点也必须有一个论据系统来加以分析阐释。潜在论据答辩的难点常
在对论据群落进行系统的分析, 将它们分成不同的阶次、侧面, 做到逻辑上的有序、辩证。
当运用“家庭破裂”做为“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唯一论据时, 就显得单薄、单向、单能; 由于论
据的单一, 导致人们对论点的理解也缺乏全面和系统性的深入。潜在论据在答辩中对原论
点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的同行, 证明你的论点; 有的交叉, 补充和修正你的论点, 有的
悖反, 批驳你的论点。答辩应该根据问式的不同含义, 做到一鉴别二充实, 答辩就能胜利在望。
论据的多义性是指对同一个论据来说, 由于你研究的角度不同, 论据会呈现出不同的
意义, 提炼出不同的要点。但是这些要点之间的关系是相关联的, 意义的侧重却有不同。从
某一阶次上看, 一个论据产生了多重含义。论据的多义性又表现为两种关系, 各意义之间
是悖反关系; 各意义之间是并列关系。
悖反关系的多义性如:“父母毁坏了我的婚姻”, 原论据是父母逼着我与感情甚笃的丈
夫离婚, 父母成了婚姻破裂的主导。这一推理并不全面, 含有片面性。为了真正说清这场
婚姻失败的原因, 还必须有另外一个论据:“我是一个没有独立见解的懦夫”, 后一论据就
是该论点中两个悖反的论据之一, 源出于一个论据, 但意义悖反。
86
并列关系仍可从上例推出, 从“我”这一角度继续分析, 可以得出其它意义:“我才是毁
了这次婚姻的关键人物”,“没有对幸福婚姻的真正认识, 就不会保住幸福的婚姻”, 等等。
对论据的多义性分析, 应该尽可能全面, 但不能有所取舍, 因为论据的多义性之间是
不分轻重, 不应有取有舍, 这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事物的辩证。例如《李秀成自述》的真相
分析, 在学术界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各学说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这种“多义”就不能取
舍, 应一一列举。论据的多义性是由于组成矛盾的多重因素所决定的。有时有的事物不完
全以矛盾的统一或对立的方式出现, 而是包含了较广的种种成因, 有必然也有偶然。矛盾
的复杂程度决定了论据的多义性。例如玉米的成长和丰收受阳光照射、土壤水分和养分、
病虫害的侵害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影响绝对不是单一的。提高玉米的基因的改变,
产量、质量就会提高。了解了论据多义性存在的客观根源, 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 改变我们
的思维方式; 让我们从更高的视点重新观察论文答辩, 就会发现掌握论文答辩是学识和思
维的一种重新思考和判断的过程, 论文答辩是对思维习惯是否科学的检验。对论据多义性
的认识, 就是对事物发展的更广阔更深入的空间的认识, 影响事物运动的因素总是多样性
的。在论文答辩中, 最吸引人、最能饱受青睐的, 就是答辩者的答“难”水平。问式的难度越
高, 答辩者思维的综合自理能力越高; 过于简单的问式, 常使答辩陷入平庸。
为论据辩解, 其难就是难在实际上是怎样认识论据的问题, 把论据与周围事物的关联
看清楚了, 辨析的过程也会更客观, 更辩证一点。对论据的答辩过程是一个对论据“怎样
想”的过程。怎样想和口才流畅有质的区别, 一个是思维能力的标志; 一个是思维表现的方
法。尽管前者要借助于口才, 但思维素质却是一个综合智力的反映。英国非常富于辩证性
的论说大家弗兰西斯·培根说:“有些人在他们的言谈中喜欢以能言善辩被人称赞为有才
智, 而不喜欢以辨别真伪被人称赞为有判断力; 好象知道可以怎样说而不知道应当怎样想
是件值得赞扬的事情似的。”
有的论文答辩者不知道答辩的本质就是思考与判断, 并由此来发挥自己的才智, 而错
将口才为本质, 他们在那里口若悬河地倒出一杯又一杯淡如白开水的答辩词, 颇让在座者
听了惋惜, 挺好的口才被自己的无知白糟蹋了。

论文答辩中论据答辩的难点疑点剖析.pdf

191.12 KB, 下载次数: 0

售价: 3 金币  [记录]  [购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访问手机版

QQ|关于我们|网站地图|油气储运网 ( ICP11007657-3 )

GMT+8, 2024-5-8 05:15 , Processed in 0.03318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