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快速登录

一步迅速开始

pdms培训&项目数字化360网

2011十大国际石油新闻回眸

2011-12-29 13:11| 发布者: Mr_Bluce| 查看: 1721| 评论: 0|原作者: 李春辉 董云龙|来自: 中国石油报

摘要:   编者按:对国际石油市场来说,即将过去的2011年是不平静的,从“阿拉伯之春”导致的中东北非动荡,到福岛核电危机,到欧美债务危机,再到叙利亚、也门政局不稳,国际政治无不深刻影响着世界石油。本期本版选取10个 ...

  编者按:对国际石油市场来说,即将过去的2011年是不平静的,从“阿拉伯之春”导致的中东北非动荡,到福岛核电危机,到欧美债务危机,再到叙利亚、也门政局不稳,国际政治无不深刻影响着世界石油。本期本版选取10个国际石油热点话题,与读者一起回眸,体味世界“石油风云”。

  1、中东北非动荡国际油价走高

  今年年初以来,尽管西方国家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导致其石油需求增长放慢,但受到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尤其是利比亚战乱的巨大冲击,国际油价仍居高难下。

  始发于突尼斯的反政府示威行动在2011年年初迅速引爆了中东北非多国30多年来罕见的动荡,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政府相继改朝换代,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波动。

  整个中东与北非的产油量占全球的35%,其中欧佩克成员中的8个中东产油国供应量为日均2325万桶,占欧佩克产量的近78%,占世界总供应量的26%以上。这一地区的局势动荡,造成市场对石油供应或将短缺的担忧,成为2011年国际油价上涨的重要推手,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尤甚。2010年11月,布伦特原油期价还一直处于每桶90美元以下。突尼斯和埃及发生局势动荡后,2011年2月份即迅速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利比亚发生战乱后,又一度突破每桶125美元。此后虽然有涨有跌,但布伦特油价迄今仍保持在每桶110美元上下。

  欧佩克成员国利比亚的战乱导致其原来日产160万桶的石油供应几近停止。如果没有中东主要产油国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及时提高产量保持市场供需平衡,世界市场很可能出现更加剧烈的价格震荡。

  点评: 时至年末,刚刚缓和的中东局势又掀起一股暗潮,伊朗、叙利亚接连成为制裁的对象。从长远看,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不稳,将直接影响外国对这一地区石油产业的投资,而投资削减带来的产量下降恐将成为今后油价走高的推手。

  不过也有评论家认为,世界的石油版图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加拿大的“油砂”、巴西的“盐下层石油”和美国的“油页岩”正形成一道新的能源中轴线,将世界石油的中心向西半球牵引。如果这种变化生成,油价的变化或许会出现另外的走势。

  2、福岛地震海啸引发全球核震

  3月11日,一场罕见的9.0级海啸地震毫无征兆地侵袭了日本福岛,继而福岛传来1号机组遭熔毁的噩耗,地震演变为核震,日本核震演变为全球核震。

  福岛核电站的七级泄漏事故,在日本造成了极大的核恐慌,大部分核电机组因此而关停检修,给日本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在扩大油气进口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日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能源战略。

  前首相菅直人下台之前曾提出日本将“全面弃核”,并以安全检修等名义停运了日本国内的大部分核反应堆。但新首相野田佳彦上台后不久,即表达了“日本经济需要核电”的挺核立场。8 月中旬,日本国会通过了“第四期科学技术计划”,其中并未提及“完全废止核电”,而是提出“更安全地使用核电”。在“弃核”和“保核”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面前,日本似乎更青睐后者,只是安全被提到了更优先位置。

  点评:福岛核危机发生在日本,但其冲击波却辐射全球,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核电安全大检查的风潮,世界各国陷入集体反思。从芬兰到瑞士,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部分南美国家,都开始对核能持谨慎立场。因此,中短期内世界范围内核电将难实现大幅增长,能源将更依赖传统的煤炭和油气资源。长期来看,如果核电发展减缓,可再生能源将是有效的替代,全球低碳能源工业的发展速度可能随之加快。

  3、页岩气渐升温发展则需冷静  

  美国的页岩气大开发引爆了能源领域的一场“蓝金”革命。产量激增使得美国重返天然气生产大国之列,甚至开始考虑出口。2011年,全球范围内出现页岩天然气开采热,酝酿一场“页岩气革命”。

  欧洲,特别是东欧,对页岩气开发热情高涨,希望藉此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长期依赖。东欧地区的页岩天然气储量达7.1万亿立方米,其中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储量丰富,特别是波兰储量高达5.3万亿立方米,居欧洲第一。如果欧洲页岩天然气得到有效开发,将一举改变欧洲的能源地图,像波兰等国甚至可以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国。

  在亚洲,中国、印尼等国家也着手开发页岩气。2011年6月,中国举行了页岩气首次公开招标,正式拉开了向页岩气进发的序幕。

  点评: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对消费者充满诱惑。越来越多的国家效仿美国,开始构筑自己的页岩气版图,试图在这一新能源争夺战中夺取战略制高点。根据美国政府的初步估计,32个国家的页岩层天然气储量是美国总供应量的6倍。

  不过,受热捧的同时,环保问题也为页岩气开发增加了压力。7月,法国成为第一个全面禁止水力压裂开采的国家。我国也有专家提出,在“页岩气热”中,要多一些冷思考,有选择地参与国际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同时在国内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开发道路。

  4、美欧债务危机波及石油市场

  美国和欧洲,世界经济的两个老牌“火车头”交替刺激着全球金融市场神经。依然十分脆弱的世界经济被美债欧债折腾得喷嚏连连,与资本市场高度融合的能源产业也受到不小震动。从清洁能源到化石能源,从离不开补贴的太阳能到金融属性很强的石油,从市场供需到价格走势,都在遭遇美欧债务危机的“辐射”。

  今年下半年,石油市场一直围绕欧美债务危机振荡。欧债危机曾一度出现缓解的迹象,美国债务危机也被经济增长数据冲淡,10月下半月到11月上半月国际油价重新上涨。然而欧元区债务危机尚未解决,并出现了向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最安全的国家蔓延的迹象,美国国会努力未果,国际油价再次持续下跌。

  点评:欧美债务危机对原油市场信心的影响显而易见,世界经济将持续低迷的预期,促使各方看淡能源消费需求。抛开投机因素,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准确反映了这一市场预期。面对美欧债务危机的叠加效应,不少国家纷纷微调各自的能源政策。一些欧美国家的清洁能源产业也因经济低迷而间接受累。

  5、目光转向北极石油开发在即

  2011年,北极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活动频繁。挪威国家石油公司4月初宣布在巴伦支海北部发现储量约5亿桶油当量的巨量海底油田,这是挪威在过去10年大陆架油气勘探领域最重要的发现。挪威希望用新油田取代产量不断减少的老油田,开发这一油田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8月初,美国政府批准了壳牌在靠近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北岸波弗特海的一个深海勘探项目。根据计划,壳牌将在波弗特海建造4口勘探井,项目将于2012年启动。8月30日,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与艾克森美孚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勘探开发北极的油气资源。

  今年10月,日本公司竞标格陵兰海域海底石油开发的报道见诸媒体。此外,韩国和印度等一些主要的油气进口国,也都在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介入北极油气开发。

  点评:虽然北极地区自然条件极其严酷,而且存在着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但这一地区的油气勘探从未间断过。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加之开通了新航线以及技术进步,开发北极圈内石油的可能性上升。

  早在1907年,有国家就对北极提出了领土诉求。此后的一个世纪中,国际社会对北极的争夺在不断升温。据统计,北极地区的石油储量超过1亿吨,未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球储量的1/3。到目前为止,北极地区已发现的大型油气田有61个。可以预见的是,这一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必将成为未来各国油气公司争夺的焦点。

  6、动用石油储备保障世界供应

  今年6月,国际能源机构(IEA)决定将向市场投放6000万桶石油战略储备,以弥补由利比亚战乱产生的石油供应缺口,保护世界经济脆弱的复苏势头。IEA这一行动得到成员国鼎力支持。其中,美国承担了6000万桶释放量的一半;欧洲的表现同样积极,包括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提供了约30%的石油储备;日本和韩国也分别向市场投放了数百万桶石油储备。

  一时间,IEA成为了石油消费者心目中的“救市英雄”。而欧佩克则饱受指责,舆论认为其在本应发挥作用的时候表现糟糕。在高涨的油价中苦苦煎熬的市场本对欧佩克寄予厚望,但欧佩克石油部长会议却在一片争吵声中草草收场,全球翘首以盼的增产计划泡汤。

  点评:这是国际能源署成立37年来第四次释放战略石油储备。虽然数量不大,甚至还不够应对全球一天的石油消费,也很难说能够给石油市场带来什么实质性影响。然而,它让全球看到了IEA希望和全球一起共同应对油价高涨的态度。

  7、石油再现繁荣美国满心欢喜

  美国能源部11月底发表的报告称,2011年前三季度美国石油出口量已经超过进口量,这是60多年来美国首次成为石油净出口国。

  此外,美国今年开采的原油量首次超过2008年之前的水平,在今年前三季度里同比增长3%。这一生产水平帮助美国把2006年后的石油进口量削减了10%左右。

  点评:对于世界能源消耗第一大国,这一转身意义深远。从2010年始,美国对外石油依存度下降到49%,处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50%之下。2011年更是美国进一步减少中东石油依赖度的一年,美国的原油供应进一步收缩在从加拿大到南美洲的“月牙形”区域内。受这一区域“自由贸易”平台的助力,美国更能在条件便利、供应稳定又不破坏原油进口多元化结构的情况下获得石油。有分析预测,如果美国以如此趋势发展,2020年美国国内的原油产量或提升至每年29亿桶。

  8、欧盟发出禁令伊朗石油难运

  国际原子能机构11月初发布一份报告,称伊朗正在研制核武器。美欧随之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力度。12月9日结束的欧盟峰会呼吁明年1月底前对伊朗实施更多制裁,以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有报道称,在明年1月的会议上,欧盟很可能会支持对伊朗石油实施出口禁令。

  点评:伊朗是欧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平均日出口约260万桶原油。《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1年的数据显示,伊朗石油产量占全球的5.2%。去年,欧盟每日进口45万桶伊朗原油,约占伊朗总出口量的五分之一。伊朗对全球石油市场的重要性还体现在该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伊朗位于霍尔木兹海峡一侧,据美国能源部统计,该海峡是全球大约20%的大宗商品运输的必经之地。

  有观点认为,禁运可能不但不会对伊朗石油收入造成较大影响,反而损及自身经济。即不但不利于欧洲大陆经济复苏,反而可能使其越陷越深。

  9、又有国家诞生非洲大国分立

  7月9日,非洲最大的国家一分为二——根据苏丹北南《全面和平协议》和今年初南方公投结果,苏丹南部地区正式脱离苏丹,成立“南苏丹共和国”。在经历了半个世纪内的两场内战后,世界上第194个国家由此诞生。

  点评:石油是两国的经济命脉,南北苏丹石油日产量约50万桶,3/4来自南部,南苏丹已探明石油储量在70亿桶左右,此外还拥有2.5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北苏丹石油少,但拥有完整的出口管道系统和炼厂。南苏丹独立后,如何协调石油收益,是南北双方亟待解决的难题。短期来看,除了合作,双方似乎没有更多选择。

  10、北溪管道启用欧俄相互依存

  11月8日,备受瞩目的连接俄德两国的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一期正式启用。

  欧洲历来是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市场,北溪管道让俄罗斯首次实现了不经第三国直接向西欧输气的目标,标志着俄罗斯向能源出口多渠道化战略迈出了坚实一步。借助这条管道,俄罗斯降低了对乌克兰、波兰等输气过境国的依赖。近年来,俄罗斯和过境国乌克兰之间在天然气价和过境费问题上摩擦频发,直接影响到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安全。

  点评:北溪管道有助于满足欧洲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特别是在德国决定放弃核能后,对传统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但是,北溪管道虽然稳定了俄罗斯对欧供气,却使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再次加深,许多欧洲国家对此感到担忧。欧盟近年来也曾多次公开强调,希望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实现自身能源供应的多样化。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扫码访问手机版

QQ|关于我们|网站地图|油气储运网 ( ICP11007657-3 )

GMT+8, 2024-4-26 21:20 , Processed in 0.01926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